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

有意無意之間

七十七、八年間我在彰化跑新聞,同事深夜總聚在一處胡作非為,沒喝酒的日子就玩撲克牌賭小錢,現在的聯合報高雄縣記者包希勝兄當時未婚,這類場合總是不缺席的。從姓名看,「希勝」可解為輸多贏少,再加個「包」字,果真是賭錢的常敗將軍。

我所以特別記得他,是因為聽他這個外省人嚷著「不意了、不意了」,再看著他悻悻然掏錢付賭帳,滑稽的模樣每次都讓我竊笑不已。當然,我也一直想弄懂,台語為什麼把「不玩」說成「不意」?

我查辭海有「意錢」一條,就是以攤錢來賭博,賭法應該是猜銅板數目這類。賭博的過程在猜想,或許包希勝兄之「不意」,典出於此。

意,讀音有二:讀如「抑」的時候,大抵是心志、猜測的意思;讀如「醫」的時候,和「噫」字相通。

台南的意麵,據說是撖麵時必須用力,經常發出「噫」聲,因而得名。那麼,意麵的「意」,應讀作「醫」?

今天中午一起床就接到友人簡訊,詞句簡明,責難之意盡在言外,看得我一頭霧水,下意識就胡思亂想起來,等到完全摸不著頭緒,便如同往常,搬出孔老夫子的「勿意,勿必,勿固,勿我」自我教誨,只能故意不當一回事了。

勿意,向來解為「不要自以為是」;愛猜想才會自以為是。

我們總愛猜想別人的心意,玩些危險的遊戲而不自知。我認為,避免陷入這般悲慘境地的方法只有一個,就是把你的心意完全敞開來,讓對方不必猜想。因此,友人如果誤會了我,那就是我的錯,也許言詞和行為有意無意之間傷了人,總之是沒有把心意完全敞開,讓對方充分了解。

但,「意」又是什麼東西,可以敞它開來?

前幾天撰文聊人之相知相惜時,提到「卿卿我我」四字是庾敳「發明」的,他是個有趣的人,一千多年前為了弄懂「意」是什麼東西,還寫了篇「意賦」。我很崇拜這樣的精神,這已不是「治學」,而是「治人生」。

庾敳,字子嵩;他侄子庾亮(文康)或許在後代比較有名,但依「世說新語」記載,庾敳的靈性是高於庾亮的:

庾子嵩作意賦成,從子文康見問曰:「若有意邪,非賦之所盡;若無意邪,復何所賦?」答曰:「正在有意無意之間。」

如果有意,寫也寫不盡;如果無意,那何必寫它?

@20080110

1 則留言:

  1. 看此文,學到一個新的名詞───從子,也就是姪子,但現今已經很少人用了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