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好寂寥,晚上八點多才晃到周胖子,找個面向街景的位子。「別怕,就算公車停紅綠燈,滿車的人看著我不雅的吃相,那又怎樣!」等餐時,先望見的卻是門口那個失神的老太太。
小長椅背對街,她被迫看向我這邊,但幾次避開眼神。我恣意隨想:穿得單薄;那麼,天冷嗎?我開車去沒注意到。她隨身有個小提袋;等人嗎?我猜不準,算了吧。
我的酢醬麵和青菜豆腐湯很快就來了,兩三個女店員一得空就聊:「阿嬤又來了呢,不曉得吃不吃?」「問問啊,一定要的。」其中一人自告奮勇,回來對著廚房大聲說:「阿嬤今天十個水餃。」
老太太蹣跚進門,坐到我左前方的另一桌,多過黑髮的白髮胡亂梳過,看似廉價的運動鞋也大了些,應該不是周胖子的親人。不對,這家開在內湖路的周胖子餃子館,老闆也未必就是周胖子。
總之,我直覺認為不可能準確推估整個情境。但我想,如果我還在線上跑新聞,我會把麵和湯搬過桌去搭訕,和老太太邊吃邊聊;我也會用帶著相機拍幾個鏡頭,例如店員幫忙擺碗筷,老太太的憔悴和期待;當然,如果確實是店家助人的情節,我還會央求那神秘周胖子也露個臉,讓讀者看看這麼一個好人。
老太太最好是天天店門快關就出現,我的故事才會感人,但第一天的場景一定要重建,否則她和周胖子就聯結不起來。她真是一個人過活嗎?先生和子女呢?太過悲慘的話,我就著墨少一點。
對一則軟性新聞,這些元素就夠了;但如果是篇關於台北街頭的小說,夠嗎?
我殘忍地想著:某天晚上八點多,周胖子的店員們招呼完最後晃來的那個客人,朝店門外一看,才發現阿嬤今天沒有來,大家七嘴八舌,漸漸有些不安,擔心出了什麼事,店裡那唯一的客人也跟著忐忑起來。
和昨天一樣,那個寂寥的客人我,酢醬麵和青菜豆腐湯也都沒吃完。
@20080318
李先生你好:
回覆刪除第五段第三行"我也會用帶著相機拍幾個鏡頭"
我覺得帶著的後面應該加個"的"或乾脆把"帶著"
刪掉,這樣讀來會比較順,你以為如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