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

佛洛伊德的顏色

接連幾天和好友聊到一些心理活動和現象,每次都會圍繞佛洛伊德,事情因而變得有些奇特,我只好重讀他的「精神分析引論」,看看這當中究竟潛伏哪些我所忽略的心緒。

我說「佛洛伊德」,多數人不會有錯誤的理解,但我自己就必須停下來思考。因為年輕至中年,我一直喜歡著另一個佛洛伊德,還戲稱他「粉紅佛洛伊德」,比喜歡「無色佛洛伊德」還多些。

這其實是文字導致的謬誤,「粉紅佛洛伊德」是指英國搖滾樂團「Pink Floyd」,「佛洛伊德」則是捷克心理學家「Sigmund Freud」,「Floyd」和「Freud」本來就是兩個佛洛伊德。

Pink Floyd」的搖滾是迷幻的,也是哲學的,最具代表性的專輯「The Wall」更被推崇為文化經典,評論者向來以為,他們的作品也探討了心理疾病等問題。不過,取這個團名是紀念「Pink」和「Floyd」兩位歌手,和心理學大師「佛洛伊德」完全無關。

讓我開始聊「無色佛洛伊德」吧。我因為某些年輕同事的不當行為生氣了好幾天,他們最後竟說我誤會意思了,我才和好友接連談到大師關於「失誤動作」的理論。簡單說,我堅信大師的主張,認為多數的失誤動作都具有不為人知的意義,就連當事人也不知道。

這位「無色佛洛伊德」把「失誤動作」分為三大類:第一類是誤說、誤聽、誤讀等等;第二類是遺忘,像暫時忘了名字,忘了東西放哪裡;第三類是貽誤行為,像原本要坐南下的火車卻坐到北上的。

大師當然舉了許多例子,像議長敲槌:「人數到齊了,我們宣布散會。」把開會說成散會,議長這樣的「誤說」,自然可能是想著「這種會議不開也罷」。一封情書擺了幾天,你下意識可能就不敢寄出它,幾天後終致想不起這信放哪裡去了。如果有天你和家人約了去年貨大街卻搭錯公車,你或許會想起,原來你一直就嫌那裡人擠人,心裡早就盤算不去了。

我也必須坦承,認識「無色佛洛伊德」和「粉紅佛洛伊德」之前,我的心理動作早就失誤連連了。我小二時全家中秋賞月,當老師的父親隨口問:「橘子一斤兩元,十元能買幾斤?」兩個弟弟都對,我卻答「六斤」;我至今相信,一次買那麼多,老闆會加送一斤。

這麼病態的我,又怎能怨懟旁人頻繁的「失誤動作」?

@20080201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