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

■這雨下得好不愁殺人也








這場雨越來越不像話了

雜亂無章沒條理

竊竊私雨

喃喃自雨

狂風兼暴語



它不懂沈默

謊言傾盆而下

只為了假裝親蜜

包裝那一點點真理



更可怕的是口水

雖然只有三厘米

涵蓋的卻是十萬平方公里

啊,這惱人的雨



@20111110

■好大的口氣








呼吸是極奢侈的享受

每一次都讓死亡更加逼近

我因此不再遵守規則

有時先吸後呼

有時只吸不呼



關於內容

我也是最近老了才明白

既然吸的不全是氧氣

也就沒有必要費力處理它



關於狀態

切換使用者也並非選項

我猜想,關機時候

一定沒有人接替我的呼吸





@20111108






■暴力的形式








每次都一樣

哲學的,文學的

歡喜的,悲傷的

有意義的,無意義的

不知什麼時候

也不知為什麼開始

黑白,彩色

圖片,影音

愛的,恨的

我一想,它們全都來了



這就是暴力的形式吧

思緒先在硬碟裡橫衝直撞

到了記憶體還是不安份

我啟動重組程式

白的,藍的,紅的

使用的,未使用的

可搬移的,不可搬移的

我盯著它們一個個歸定位

別逼我

又一個想法在我的腦袋說

不如Formate





@20111025


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

■劉山東


 

快五十年了
他們一定認不得我
先是我無意識地逛進巷子
當然了,熟門熟路
這處從小光顧的麵攤
他柱著拐杖看看陽光
慢慢坐進角落
老爺要吃了,少麵少肉
我轉頭望向廚房
哈,應該是小山東吧
曾經和我一般年少
現在一團一團下著麵
禿頭大肚頻冒汗
老人在碗裡加了蔭鼓和辣油
這是劉山東牛肉麵的傳統
全店客人行禮如儀
啊,美好的重慶南路
他們果然不認得我
劉山東偷偷到劉山東麵攤吃麵
我看到另一個劉山東煮麵

@2012,1027

■遺忘之可能


真是可怕啊
一整年的事都記不起來
例如一歲
兩歲也是
我一點都記不起那些年的事
三歲四歲五歲呢?
我活過,我渾然不知
真是可怕啊
我連昨天也忘了
一整天的事都不想記起來

@2011,1027

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

■到這個年紀


也許他們過於年輕
望見白髮便坐立難安
我用冷漠制止騒動
假裝不在乎
並且挺直腰桿

也有人忙著起身
我笑著按住他的肩膀
別被騙了,年輕人
那是憂傷的白髮
和年紀無關

有時我會順勢坐下
接續他們的善良
到這個年紀還像孩子
為了迎接另一頭白髮
興奮地東張西望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@20111023

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

■台北到花蓮


飛行是一種梯形運動
A點斜斜衝進雲層
先在B點被擺平
些許興奮
些許擔心死亡

B
C之間是天堂
沒有歡喜悲憂
只准冥思幻想
旅程在C點就已結束
梯形另一邊是滑落的遺憾
我總是困在人間
A
點和D點有什麼兩樣?


@2011,1018

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

■交友邀請



你有一則交友邀請
確認?略過?

雙眸流動
晶瑩剔透如琥珀
她總是傾聽
灼熱的心,靜靜等候
在你抑揚頓挫的每個間隙
溫柔吻上你的唇

你有一則交友邀請
確認?略過?
問問唯一的共同朋友吧
愛喝酒的我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@20111016

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

■日光



光速大於音速,沒錯吧
下午我看著從窗簾入侵的
凌晨的現在才出聲

出去走走
它說,陽光正好呢
可是我老了啊,等等我
給我幾個小時穿戴整齊
說不定上午就能出門

我慢慢也想起了那道日光
真的很美
風從窗簾輕輕把它送進來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 @20111015

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

■嘆氣




他嘆了一口氣,說
就像眼睛眨個不停
鼻子刺痛
手腳不自覺地抖啊抖
總之,就像這樣的不正常
一定是一種病
只是目前查不出原因
醫生還束手無策
試了幾種藥都沒用
很痛苦呢,還要擔心病情惡化
也不知道會不會就這麼掛了

唉……,我才一出聲
打算安慰這個生病而嘮叼的老友
他卻一臉驚惶看著我
「啊,怎麼你也有了!
難道它是傳染病?」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@20111013

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

■飄來飄去


終於厭倦心如止水了

很高興,很不高興
很快樂,很不快樂
很幸福,很不幸福
我在兩個極端之間扭動
努力擺盪身驅
即便只能搖頭點頭

我也抗拒著地心引力
不,那是因為被吊著
我的扭動與擺盪
也只是上帝躲在雲裡拉繩子
太過極端的呵護

但我喜歡聽著祂說:
要嘛幸福,要嘛不幸福!
要嘛高興,要嘛不高興!
要嘛快樂,要嘛不快樂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@20111011

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

■長夜將盡


懶懶的太陽、輕輕的風
城裡的小小騒動
迎親車隊裝飾著綵帶
遠處傳來粗魯的魂斷藍橋

午夜想起這些有點怪
我努力捕捉記憶裡的受想行識
迎親車隊究竟有幾輛賓士
或者,還有另一首送葬樂曲?
生老病死的安詳
多麼不容易察覺的幸福

唉,昨天應該是好日子吧
可惜已經過了
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@20111009


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

■生日願望

從心、今聲;會意
念,今日之心
我的詠春小念頭

拜師學藝之前
江湖險惡原只是隔岸觀火的話題
無從察覺的不料竟然又意外
驚醒已在風波中

念頭不正終身不正…..
習武如是,做人如是…..
大師啊,這些道理我明白
但公義何在

頭正身正馬正
練就靈肩靈肘靈腕
難得一身好本領
情關始終闖不過
小李飛刀淚漣漣
恨未盡除不義人

@20111001

■不是滋味

這幾天臉書朋友來賀生日,似乎早了些?

我生日是10月2日,前一天中國國慶,我想像13億8千萬人為我暖壽。正壽當天,《中國時報》社慶,賤辰年年在版上搞很大,我自然愧不敢當。就算10月2日過了,那整個月台灣都還是慶典,向來十分光輝,覺得好像就在替我延壽,真是有點過火了。

既然盛情難卻,20年前在台北縣跑新聞便突發奇想,勞煩黃林玲玲議員從新莊老街幫我訂製壽桃,生日當天分送記者朋友和官員,結果惹來一陣罵。哈哈,這就是效果,我的生日因此才快樂一些。

不過,好景不常。到了2000年,我的境遇已十分不堪,那年的生日全無暖壽、正壽與延壽,總覺日子過得無趣至極,味如嚼蠟。那年感觸多,留下一篇生日札記,沒想到這心緒如影隨形,今年只怕也沒好到哪裡去。

唉,各位其實不必祝我生日快樂。我仍然不快樂:


□□味如嚼蠟,2000年作品

10月2日新聞界有3樁大事,第1樁是《中國時報》發刊50周年,第2樁是《聯合報》副刊當天刊出1篇好文章,名為「第9味」,很值得一讀。

這文章是聯副大專青年文學創作散文首獎,作者徐國能,是師大國文博士班學生。文章內容是講1位大師的廚藝理論,有「4主味、4賓味」,作菜要主賓分明,主菜用上賓味就不宜了。但是他講「1根舌頭9樣味」,作者始終不知「第9味」是那1味,或許就是過盡人生才能體會的雜味。

這位大師講「4主味」是「辣、甜、鹹、苦」,並以「辣」為王者之味、「甜」為后妃之味,由他理論推估,大抵「鹹」為眾生之味、「苦」為節士之味。他的「4賓味」是「酸、澀、腥、衝」,介紹較少。其中「腥」味是不是辛味,不得而知。我查辭海有「5辛」一條,蔥蒜皆屬之。

關於味道,平日我體會不多,被這篇文章勾起興趣,便胡亂查些資料,和朋友們閒扯。

「味道」這兩字本來就很有意思。《辭海》引《昭明文選》:「齒危髮禿之老,含經味道之生。」味作動詞,看來「味道」是從品味人生道理來解。至於「滋味」的「滋」字,是多的意思,多種味道或1種味道之加深和重複,都是滋味。

不過,俗語講的「不是滋味」,那又是什麼味道,我就不知道了,是不是有點像佛家《楞嚴經》講的「味如嚼蠟」,可以再研究。我總以為,「不是滋味」也是1種味道,或許就是「嚼蠟」的味道。也許也就是所謂的「第9味」。

1種味道簡稱為「1味」,辭海有3解,1是「食無兼味」,引杜詩:「勒廚惟1味。」又引《法華經》:「如來說法,1相1味。」講的應是道理純粹,沒有雜味。最通俗的解法應該就是專注於某1方面,例如「1味尋死」。

我沒能查到關於「4主味、4賓味」的資料,可能要到廚藝的專業裡浸淫才能領會。不過我們常講「5味雜陳」,《辭海》引《禮記》之注,5味為「辛、酸、鹹、苦、甘」,在中藥有關「4氣5味」一條中也稱,4氣為「寒、熱、溫、涼」,5味為「辛、酸、甘、苦、鹹」。這5味盡同,只在排列次序上有差別。

而《辭海》也引《周禮》「以5味5穀5藥養其病」,其中的5味居然包括酒,酒居然也可養病,真是驚人的發現。我們講到「5味雜陳」的時候,多半是指「不是滋味」,偏偏《禮記》可以講「5味異和」,終究是儒家不可能的任務,看來還是佛家的「1相1味」,或是杜甫的「惟1味」較有意思。

有關「4主味」以辣為首,視其為王者之味,有法家的影子,我以為儒家是不會贊同的,例如《禮記》的「5味」就沒有辣味。儒家的人生其實極苦,反而接近佛家,如果要挑個象徵的味道,我主張是苦味。

佛家有所謂的「4苦、8苦」。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為4苦,加上「愛別離苦、怨憎會苦、求不得苦、5盛陰苦」,則為8苦。五陰是「5蘊」,是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」,《心經》有「照見5蘊皆空,如色不異空、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、空即是色」,如果5蘊不空自然是苦。而「求不得苦」更有意思,應是「有求即苦」,和得不得無關。

至於儒家旗下的文人也多苦,前陣子聊到辛棄疾的詞,他講「閒愁最苦」,後人梁啟超讀到這4字,就很多感觸。然而,中藥講「5味」時,認為「辛能散、酸能收、甘能緩、苦能堅、鹹能軟」,這「苦能堅」3字,應該才是儒家境地。

前面提到10月2日新聞界3樁大事的兩樁,第3樁就是我的生日。依我這45年的經歷,生活真是「味如嚼蠟」,8味當中無1味似之,不是滋味而又是1味,是不是第9味,我也不知道了。

@2011,0928

■臉書

整張臉攤平的時候
耳朵成了左右兩個括弧
裝著眼睛鼻子和嘴吧

這時的眉毛一定是驚歎號
一點點訝異,很多歡喜
並且忙著想像眼晴和睫毛
逗點和頓號?

鼻子是個麻煩
長得像破折號,好奇如問號

嘴吧自然是句號
像我,不就什麼都不說了嗎?

@2011,0927

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

■留這一大塊白

緯來育樂台最近播宮廷畫師郎世寧,日前一集演到中國畫師對他解釋「留白」,看得我直笑。

一九八三年我在東海讀哲學研究所時,修了一門叫「比較美學」的課,老師是一名卅多歲的美國婦人,學生就只在下我一人。原來,同學們得知她全程英語授課,全都退壁三舍,只有我這個中文系畢業的,傻傻選了這門幾乎算是英美文學研究所的課。

她全程英語授課,正是不會講華語,偏偏遇上我這英語也不靈光的,每堂課自然都是比手劃腳。哲學研究所同學好奇,有時會來旁聽,見我們師生「得意忘形」 ,難免有些吃味(我猜的)。

得意忘形,正是中國美學的主流。它最早出自莊子「得意而忘言」,到魏晉南北朝如王弼主張「得意而忘象,得象而忘言」,等於是文學或哲學的命題廣化到繪畫等藝術。

可是,你怎麼用華語對個外國人形容這個虛無飄渺的「意」?還須進一步陳述創作時的「得其意、忘其形」更何況,我大學修的「文心雕龍」,是系主任陳問梅先生講的,他系出方東美、徐復觀,十足理學底子的新儒學一脈,幾乎和藝術扯不上關係。

某日,我靈光乍現,到圖書館複印了一些國畫,決定給我這個美國老師上課。當時我想,她一定明白我的不懂,但我可以讓她知道我很認真研習這門課。反正,「比較」者,在當時學術圈就是指「跨國」,妳講妳的希腊羅馬,我談我的魏晉三國,不也文化交流?「留白」,正是當年我對老師的「諄諄教誨」。

所以啦,那天看著演郎世寧的外國人初聞「留白」,半夜竟大聲笑了出來。回想當年那門課,我竟得了九十高分,笑得更是得意。

唉,這就是得意忘形。我當年不好好讀書,念中文、哲學卻去教地理、數學,最後更當起和這些全不相干的記者,人生這個白,未免也留得大了一些。套用西洋古典美學的概念之一,這也算「悲劇的喜感」吧,想來仍是要笑。苦笑。

@20110220

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

■春日重和

今天凌晨在臉書傳訊,和同事淺談錯別字:「沒轍」,沒路沒法子了,不是沒輒;就像「扯淡」,是言語無味的淡,不是扯蛋。

同事提到注音輸入法自動選字的問題,它的確可能是造成錯誤的關鍵。當然,更多時候是自己錯了。像我今天也是在臉書錯寫了「鴨雀無聲」,這和「枇杷別抱」一樣,錯得離譜。

有時,報紙也會故意登錯字。我在聯合報曾寫「麻將胡牌」,地方中心主任丘鎮蓉先生來電指正,說是「和牌」;但我隔天特別注意,刊出的斗大標題仍是「胡牌」。這是遷就讀者,就像「埋單」,各報最後還是改回「買單」。

楊牧獲頒國家文藝獎受訪說:「文學,就是把對的字放在對的位置。」這道理我懂,可是那個「對」字,在文學裡所指涉的,並不是正確,而是適宜。例如,我大學提醒中文系同學詩作錯用了「年青人」, 他說:「我知道應該是年輕人,但我愛『青』這個字,有顏色,很生動。」

我愛文學,卻常錯字錯位,每每自責。至於偶見新聞同業、同事的錯字、別字,即便嘮叨些,卻絲毫沒有責怪之意。試想,追求真理的報紙,都必須故意把「和牌」錯寫「胡牌」了,世間哪還有不能恣意的事?

各位別誤會這是扯淡,我其實想聊這「和」字,起因是北京僧人宗舜前幾天提醒春日重和」。春天了,我該和和氣氣,不要再挑別人錯別字了。

釋宗舜,號無盡燈樓主人,自稱禪宗曹洞宗第49代傳人。他還說,「和」字有5音10義,我一併貼上,但它少了我們常讀的ㄏㄢˋ:

「和」10義:
1、平和謂和。2、和諧謂和。3、適中謂和。4、健康謂和。5、融洽謂和。6、喜悅謂和。7、溫和謂和。8、調和謂和。9、息爭謂和。10、匯合謂和。

「和」5音:
1、ㄏㄜˊ,hé,和平。2、ㄏㄜˋ,hè,附和。3、ㄏㄨㄛˊ,huó,和麵。4、ㄏㄨㄛˋ,huò,摻合。5、ㄏㄨˊ,和牌。

@20110219

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

■驀然回首

過幾個小時就元宵節了,我沒特別寫過這題目,剛剛翻閱十多年前整理的「詩與酒」,某些章節竟似元宵專刊,手癢便節錄下來,誠心誠意貼給各位大恩大德了,請指正。說起來,元宵真的不得了,我們常講的「月上柳梢頭,人約黃昏後」、「破鏡重圓」、「只許州官放火,不准百姓點燈」,都和這個節日有關。

□青玉案
東風夜放花千樹,更吹落,星如雨。寶馬雕車香滿路,鳳蕭聲動,玉壺光轉,一夜魚龍舞。
蛾兒雪柳黃金縷,笑語盈盈暗香去。眾裡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。    
     
古時京城實施夜禁,元宵假期則解禁,君民同樂,所以稱「放夜」,也因而稱為「放燈」。
這是宋代辛棄疾的名作,寫元宵;「花千樹、星如雨、魚龍舞」,都是指燈型及光景。「玉壺」是指有刻痕、夜間用來計時的漏壺。「蛾兒」是美人插在頭上的飾品,「雪柳」是指首飾垂而擺動的部分。
清末王國維「人間詞話」指古今之成大事業、大學問者,必經過三種境界,依序是「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斷天涯路」、「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」、「眾裡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」。
王國維用的都是宋朝詞人的作品佳句,形容成就學問、事業的三階段也很貼切,只不過辛棄疾這「眾裡尋他千百度」幾句從此被貼上「境界說」,反而很少人注意作品裡隱藏當時的愛情遊戲。它和境界無關,和戀愛中男女的心境倒有牽連。
     
□蝶戀花
昨夜夢中多少恨,細馬香車,兩兩行相近。對面似憐人瘦損,眾中不惜搴帷問。
陌上輕雷聽漸隱,夢裡難從,覺後那堪訊。蠟淚窗前堆一寸,人間只有相思分。
你猜,上面這首是誰的作品?就是王國維的,只不過他是夢中憶亡妻,不似年輕男女那般欣喜。      
□鷓鴣天
畫轂雕鞍狹路逢,一聲腸斷繡簾中。身無彩鳳雙飛翼,心有靈犀一點通。
金作屋,玉為籠,車如流水馬如龍。劉郎已恨蓬山遠,更隔蓬山幾萬重。    
     
這是宋代「紅杏枝頭春意鬧」尚書宋祁、宋子京的作品,也有人說是歐陽修所作。
「畫轂雕鞍狹路逢」是有心?無意?這逐車遊戲也許對男女主角而言已經不是第一次,所以才有「一聲腸斷繡簾中」。全篇哀怨,或許是「歡樂極兮哀情多」。唐代牛嶠也有「菩薩蠻」寫道:「柳花飛處鶯聲急,晴街春色香車立。金鳳小簾開,臉波和恨來。」女子臉波含恨而來,煞是可怕。
□生查子
去年元夜時,花市燈如晝。月上柳梢頭,人約黃昏後。
今年元夜時,月與燈依舊。不見去年人,淚濕青衫袖。    
     
這是宋朝女詞人朱淑真的作品,一說是歐陽修所作。其中「月上柳梢頭,人約黃昏後」普受各階層喜愛。大家幾乎忘了這就是元宵假期男女的愛情遊戲。
唐宋間的元宵假期,幾乎可以用萬人空巷來形容,從天子到百姓,大家都懸燈過節。宋朝時,蔡襄、蔡京謨擔任福州知州,規定上元節每戶人家必須點燈七盞。點燈要油,對貧苦人家是很大的負擔,加上宋朝元宵假期最長曾達十五天,蔡京謨的規定就引起民怨,當時有讀書人陳烈製了一盞大燈,並且在燈上題詩:「富家一盞燈,太倉一粒粟;貧家一盞燈,父子相對哭。風流太守知不知?猶恨笙歌無妙曲。」
蔡君謨知道有人諫阻,他也從善如流,立即取消了規定。不過從偏處東南的福州也如此過元宵節,足見當年京城、江南一代的盛況。  
     
宋朝另外有一位知州姓田名登,因此不讓民眾提起「燈」字,他在元宵節貼出布告:「本州依例放火三日。」在他以為,放火就是放燈,沒想到好事之人嘲諷他「只許州官放火,不許百姓點燈」,這句俗話也因而流傳至今。
       
唐宋之前的隋朝,據說還沒有大幅點燈的習俗,但元宵夜大家出遊的盛況相同,當中便有一段元宵夜「破鏡重圓」的故事。  
     
被隋朝所滅的陳後王、陳叔寶,他妹妹樂昌公主嫁給徐德言,兩人看著陳後主迷戀張麗華荒逸無度,認為滅國是遲早的事。徐德言對樂昌公主說,以她的美貌,一旦隋軍攻來,權貴勢必擄她而歸。因此兩人把一面鏡子打破,各執一半,相約滅國之後隔年的元宵節上街叫賣破鏡,期待還能相逢。
隨文帝後來派出太子楊廣(即隋煬帝)和大將軍楊素滅陳,樂昌公主果然被楊素擄走,不過楊素還算寵愛她。  
     
到了第二年的元宵節,樂昌公主取出破鏡,派人到街上叫賣,果然被徐德言把僕人請回客棧,拿出另一半破鏡,比對是同一面鏡子。徐德言因此有很多感慨,在鏡子上題了一首詩:「鏡與人俱去,鏡歸人未歸。無復嫦娥影,空流明月輝。」讓僕人把兩面破鏡帶回去。
       
樂昌公主見到破鏡,心中想念丈夫,悶悶不樂,楊素就問她不開心的原因,她據實以告,楊素被這對夫妻的真情感動,派人找來徐德言,讓他和樂昌公主團圓。
     
這「破鏡重圓」的故事,至少顯示隋朝前後的元宵節,大家已有上街活動的習俗,否則徐德言和樂昌公主也不會相約在那一天上街叫賣破鏡了。     
□鷓鴣天
月滿蓬壺燦爛燈,與郎攜手至端門,貪看鶴陣笙歌舞,不覺鴛鴦失卻群。
天漸曉,感皇恩,傳宣賜酒飲杯迎。歸家恐被翁姑責,竊取金杯作證明。  
       
這作品程度不怎麼樣,相傳是宋朝一位婦人即席之作。  
     
宋徽宗趙佶在元宵夜與民同樂,來看燈的女郎都獲賜酒一杯,這婦人喝了酒不打緊,還把皇宮的金杯也帶走,不料被侍衛發覺,扭到宋徽宗面前等候發落。  
     
宋徽宗是風流天子,他要這婦人即席作詞說明為什麼偷杯子。婦人當場吟了前述的「鷓鴣天」,內容大抵是她和丈夫來賞燈,被人潮衝散了,皇帝既然賜酒,她就想偷個杯子回家證明自己是元宵賞燈,以免公公婆婆懷疑她行為不檢。
       
這當然是辯詞,不過宋徽宗很高興,不只放了這婦人,還把金杯送給她。  
     
值得注意的是,這故事和小詞反映了當時京城(汴京、今河南開封)元宵夜是人山人海,家人失散是免不了的。其次,詞中提到「天漸曉,感皇恩」,天子賜酒已到天快亮的時候,這賞燈真是幾乎通宵達旦,婦人可以徹夜不歸,當時男女的愛情遊戲熾烈也可想而知。
□永遇樂
落日鎔金,暮雲合璧,人在何處?染柳煙濃,吹梅笛怨,春意知幾許?元宵佳節,融和天氣,次第豈無風雨。來相召、香車寶馬,謝他酒朋詩侶。
中州盛日,閨門多暇,記得偏重三五。鋪翠冠兒,撚金雪柳,簇帶爭濟楚。如今憔悴,風鬟霧鬢,怕見夜間出去,不如向、簾兒底下,聽人笑語。
     
「三五」指十五日,即元宵節。唐宋詞人偶以數字為文,如「九日」,直指重陽。而「中州」通常指九州之中的河南。  
     
這是女詞人李清照喪夫後,晚年的作品。所以有「人在何處」之嘆。北宋滅亡,南宋都城由汴京(河南開封)遷渡至臨安(今杭州),李清照先前就已避難至臨安。她從別人邀約賞燈而回想起當年在河南賞燈的模樣,再哀嘆自己年華老去,作品的層次分明。
       
「鋪翠冠兒,撚金雪柳,簇帶爭濟楚」就是描寫當時婦女如何在上街被逐車前的打扮,如今則因伴侶已逝,憔悴到連夜間都不敢出門,真是女性莫大的悲哀。可是李清照把這悲哀寫成「不如向、簾兒底下,聽人笑語」,有強作歡笑的委屈,更是讓人動容。
       
李清照以女性身分,記錄了當時逐車遊戲女方活動的神態,雖沒有上街的種種動作,卻已看出當時婦女很重視乘車上街這件事,裝扮起來也很費事,帽子要鋪翠,還要用金紙剪花,連腰帶也很講究,已婚者如此,未婚者更甚,無非也期待在街上被更多人逐車,再從當中挑個意中人,不是隨隨便便就登了車、上了街。
       
李清照此詞作於北宋末年,除了自身的際遇,也對當時北宋遭受外敵侵犯,民生動盪不安而有許多感受,不單純是喪夫或紅顏老去的哀痛。南宋末年的詞人劉辰翁也曾以「永遇樂」作詞記元宵夜的感受,他在序中說,他連續三年讀李清照的「永遇樂」元夕詞,每次都哭了。劉辰翁第一次哭的隔年,南宋也被元朝忽必烈滅了。
以上摘自舊作,全文可見:
http://ppppmp.blogspot.com/2010/10/blog-post_9388.html
@20110216

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

■噢,父親

卡夫卡眾多作品,我真正愛的是他寫給父親的信。三、四十年前,台灣有出版社集結成冊,書名叫:噢,父親,現在就算有,恐怕也換了書名。

文學研究者常說,卡夫卡和父親的感情不好,但我當年讀這冊子,感受到的卻是他對父親的愛。當然,詩人或哲學家總愛分析感情,或許卡夫卡剖析了他與父親的微妙互動,犯了禁忌?但我喜歡那「噢」字,是親暱的呼喚,是撒嬌地責難,是愛。

我也對「見背」這兩字很有感覺。見背,從字面解,就是只能見到背影;辭海雖說是親人過世,但通常只用父母親過世。別人,我意思是不那麼相干而過世的人,大家也不太想再看到他的背影,父母親就是不同。

我父親一直是小學老師,但是一生精彩。我出生那年,他競選基隆市議員失利;我讀小學,他開過香菇場和養雞場;我讀國中,他開照相館還買了海釣船;我讀高中,他合資買廢棄礦坑還投資汽車省油器;我讀大學,他專心種蘭花並且一直整理他想出版的各種著作。

後來,他就幾次住院。我總是俯視,問他這天過得好不好,或者幫他床頭換書換雜誌。再後來,他就背朝我了。我送他住進北海福座,有時開車上山看他,對他說幾句話。

我不必覺得就覺得他一直愛我,我也是啊。像砂漏,他的生命慢慢全給了我,點滴不留,然後我翻個身,我的生命也給了人。

朋友的父親今天走了,大家替他難過。不會的,這種事不會難過,用心去面對就跨過了。砂漏滴下來的,只要我們願意,都可以再滴回去。

@20110214

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

■人五人六人七

昨天閒聊初四初五初六,今天小談人五人六人七。

人五人六,是稱讚某人穿著打扮得體,有時用在戲譃他人之假正經。人七,是人類的生日,有些人慶祝,有些人思考自身存在的價值,比人五人六更加人五人六。

明天大年初七,正是人日,是眾人生日,也稱為人勝節、人慶節、七元節、人口日或人七日。

傳說女媧創造蒼生,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,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,故初七為人類的生日。

漢代東方朔《占書》記載,農曆新年的首八天為人和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,依次序為「一雞,二狗,三豬,四羊,五牛,六馬,七人,八穀。」接著,初九為天的生日,初十為地的生日。

由於新春不同的日子為不同動物的生日,習俗禁止宰殺當天生日的動物;人日當天,也不會對囚犯用刑。

明天人日,吃七菜羹或七菜粥、及第粥、麵線、盒子菜等,也在庭院攤煎餅「熏天」。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人以「七彩魚生」代替七菜羹,香港人喜愛吃及第粥,日本的人日節過得比華人更熱鬧。

關於人日,維基百科多有介紹,我就不多言了,只邀大家凌晨開始為自己喝個采、加個油。

@20110208

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

■雪中紅

一月廿日,江西九江暴雪,當地名士〈張舞者〉拍了如上雪圖,我覺得美極了,便在新浪微博轉發,並題了「雪中紅」三字,意外引來討論。

先是網友〈hi-嘉蕊〉以為雪災,回文說「希望不要有災難」。我趕緊說,那是台灣一首男女對唱的情歌。

接著,又有網友〈三色花〉問道:雪中紅是什麼花?我回道:那是歌名,不是花名;在台灣,沒有一種花被稱作雪中紅,倒是歌詞另提到「只有玫瑰雪中紅」。

住長春的〈hi-嘉蕊〉邀我去滑雪;住北京的〈三色花〉說:「九江春柳綠,十里腊梅紅。這個季節,我的家鄉九江有雪有梅,很美。

就在剛剛,看同事張嘉明兄拍的冬梅,有感。

@20110207

■初四初五初六

有人說大年初四迎財神、初五送五鬼,也有人說初五當天同時迎財神、送五鬼,更有人說初五迎財神、初六才送鬼。無論哪種說法,財神總在初五或更早就迎進門來,五鬼至遲初六要送走。

送五鬼,就是送五窮,也就是送窮,是古代極盛的習俗;例如,唐朝詩人姚合《晦日送窮》寫道:年年到此日,瀝酒拜街中。萬戶千門看,無人不送窮。

五窮,語出唐朝大家韓愈之《送窮文》,藉他人之口自嘲「智窮、學窮、文窮、命窮、交窮」,偏偏這五個窮鬼自詡有功,畢竟可以砥礪君子,留名百世。

韓愈這奇文,網路一搜就有,我倒是對其中的「交窮」很有興趣。

交窮,指的就是真心朋友極少。韓愈形容交友的心情如「磨肌戛骨、吐出心肝、企足以待」,偏偏對方「寘我讎冤」。我總覺得,智窮、學窮、文窮、命窮也都還好,交窮之錐心,最是難忍。

我們常講的八拜之交,不是結義時相拜八次,而是指八種朋友之交,包括:1,知音之交--伯牙子期;2,刎頸之交--廉頗相如;3,膠膝之交--陳重雷義;4,雞黍之交--元伯巨卿;5,捨命之交--角哀伯桃;6,生死之交--劉備、張飛和關羽;7,管鮑之交--管仲和鮑叔牙;8,忘年之交--孔融和禰衡。

至於財神,大家知道分有五路,中路武財神趙公明之外,東路財神為招寶天尊蕭升、西路財神為納珍天尊曹寶、南路財神為招財使者陳九公、北路財神為利市仙官姚少司。拜五路財神,就是想收盡東南西北中、五方之財。

但對我這半百老翁而言,財神、愛來便來,窮鬼、想留就留;初四初五初六,其實我都不忙。

@20110207